西安这一轮次的疫情在冲破例确诊病例之后,发展到近期开始日渐回落。虽然全市的防疫防控工作仍在进行当中,但相信新冠病毒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毕竟在西安死皮赖脸地呆了一个多月,被人们嫌弃的不是消杀就是封控,当它无处容身时候,也就该销声匿迹了。
趁着今天闲暇,小编特意总结了下西安疫情期间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吃饭,分享给大家。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近一个月以来,关于“吃饭”的问题西安频频登上网络热搜,究其原因难道真的是“物资配送”出现了问题吗?“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照这么说小编觉得我们自身的储备意识是不是也可以稍微再提升一下下。
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都会有一种惯例叫“猝不及防”。但这次西安是在年12月9日发现的首例本土确诊病例,到了12月23日才开始封城,12月27日再次升级管控。看到这个时间间隙,按理说,我们是完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适当的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
早在年3月,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借鉴部分省市做法,结合西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特点,编制发布《西安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推荐市民家庭酌情购买储备。虽然这份清单对于食品方面罗列较少,但至少也向市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要有应急储备意识。
那么食物方面又该如何做应急储备呢?要知道,吃饭永远都是头等大事,这一次是新冠病毒,那下一次呢?又会是哪种病毒?或何种不可控的自然灾害?不论是什么病毒,最终回归到问题的核心上,会再次提示我们“民以食为天”,不要忘记我“吃货”的身份。
好了,我们直切主题吧。食物的储备可以按照阶段来划分种类,倘若大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食物储备,相信撑一个月基本不会有太多问题。
第一个阶段(7天):储备最新鲜的蔬菜,如: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等……同时要储备好大蒜、辣椒、生姜、洋葱、大葱,这些储备够20天左右的用量即可,大葱不宜存放,可以找个容器,用清水泡着,可以保鲜。
第二个阶段(7天):储备可以久放的菜品,如:土豆、红薯、山药、莲藕、南瓜、包菜、大白菜等等……同时要储备好面粉、挂面、馒头、大米等主食,以及黄豆、红豆、绿豆、花生豆、豇豆、豌豆等五谷杂粮,用密封容器密封存放。
第三个阶段(7天):储备可以久放的干货,如干海带、干木耳、干香菇、干黄花菜、干腐竹、干虾米、干银耳等等……同时要储备猪肉、牛肉、鸡肉、鱼肉、虾等肉食品,分装好分量之后,放入冷柜冷冻存放。
第四个阶段(7天):储备可以久放的方便食品,如牛奶、火腿、泡菜、方便面、面包、瓜子、饼干、巧克力等等……同时要储备苹果、梨子、柚子、芦柑、橘子、桂圆等新鲜水果,水果不要暴晒,放在背阴处存放。
这四个阶段的食物储备可以一次性购买,分阶段搭配起来吃。比如,第四阶段储备的都是方便食品,营养不足,我们可以用水果来补充一部分,剩余的一部分可以用第二阶段的土豆、南瓜来补充,同时还可以使用绿豆、黄豆等豆类来水培豆芽菜。
虽然这些食品全部采买到位,看起来很多,其实很多食材储存期都比较高,第二、三、四阶段的食品很多都可以储存一年以上。储存不了太久的食材可以按计划食用,只要计划合理,储备量合适,基本上一个月的菜谱就全了,而且营养上也不会太差。
当然了,这个储备清单也是有局限性的,像没有厨房、没有厨具、不具备做饭条件的个人租住户,自然无法全部采纳。但凡是有厨房、具备做饭条件的家庭,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清单,做长期性的储备,来应对突发而至的不时之需,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了。
生活总是需要计划着点,有备无患。突然之间通过抢购去囤货的方式,有时候无异于没钱吃饭了才去挣钱,毕竟不见得每次抢购囤货都能有充足的货源,倘若下一次还是疫情来了,抢购囤货会增加聚集风险。
最后,希望西安未来“常安”,因为,真的好怀念赛格楼上的美食啊,醒着想,做梦想,馋的人就差没有像婴儿一样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