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为什么凶手不值得同情

今天关于上海市邯郸路某高校发生的恶性持刀杀人事件,认真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复旦数院学生卫央写的《凶手到底哪里值得同情?》,还有一篇是姜文华统计学博士班的学兄写的《我所认识的姜文华》。

这两篇文章很值得一说。前者是复旦数院的学生,既认识施害者又熟悉受害者。后者是施害者的学兄,他们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人的一些细节,提供了认识事情的另一面。

卫央在文章中说:“姜某在这六年里的论文比得上你们挖出来的他博士期间的论文吗?配得上邯郸路某高校吗?这样的学术成果,没有达到“非升即走”要求不再续聘,为什么一定要解释为我院压榨劳动力?

再说课堂教学,姜某在学校有课可上时,认为学生想要迫害自己,打骂伤害学生,产生教学事故而被迫停课,这难道也是受到学院欺压?如果真是人才,为什么我院不再续聘?谁是人才,我院学生看不出来,我院老师看不出来,反而是众多网友能看出来?”

“这与非升即走制度无关!此事全系姜某个人的人性沦陷和良心丧失!对于凶手的恶行,我院学生一致强烈唾弃,对于网络的苟且舆论,我院学生一致强烈谴责,对于被害人的逝去,我院学生一致惋惜哀悼。”

这些文字非常情绪化,但人之常情,我理解他所说的“凶手不值得同情”。

第二篇文章就是姜文华学兄的《我所认识的姜文华》。这篇文章非常感性,他所认识的姜文华有几个方面:

学业和学术都是一流;内心干净,心底非常善良,不撒谎也不会撒谎,不害人也不知怎么害人;对别人不设防,不太知人情事故,不知江湖险恶;对老师言听计从,对领导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活规律,洁身自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玩游戏,没有任何嗜好,准时上课,从不迟到旷课。对钱有概念,但不贪钱,也不追求金钱,绝对不占别人小便宜……

朋友跟我谈他读了这篇文章的观感。他说:“站在女孩家长的角度,看了这篇文章,我不赞成女儿嫁给他,也不希望女儿找这种性格的男孩。”

朋友又把这个内容发她女儿看了,希望她将来谈朋友时能够分辨不同性格的人。她回复说:“这一整篇描述,主观内容太多,语气非常人上人,我都不太信。”

我对此也有差不多的感受。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主观性很强的文章,我为什么厚此薄彼呢?

先说第一篇。我基本认同卫央同学的观点,凶手不能被同情。他肯定会为自己所为付出惨痛代价。但不值得同情,不等于不能进行反思。为了血的教训不再发生,反思还是必要的。

但这个惨案与“非升即走”制度不可能无关,我不知道复旦学生为什么要否认这一点,与这个制度有关,并不影响“王书记和蔼可亲”这个论断。如果不是被辞退,姜文华为何无缘无故杀人呢?当然被辞退是姜文华报复的动机,并不是他报复的理由。

“非升即走”制度对青椒太不公平了。在入职的时候,无论如何从严都是应该的。但一旦接受就是你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不是应该的吗?就像基础教育的教师考编一样,考不过就不用你。考过了你就获得了编制。这个相对的铁饭碗,能够使得年轻老师安心从教,大学教师也该如此。不能过了6年,黄花菜都凉了,才决定别人的去留,这是不是太残酷了?但无论如何,行凶杀人都是绝不能宽恕的。每年被辞退的青椒车载斗量,为什么不能遵守原先的契约?

卫央同学要搞清楚的是,网友批评“非升即走”制度,并非是为凶手开脱,而是希望类似教训不再发生。当然“非升即走”并非复旦独创,就此指责复旦并不公平。王书记是代替学院宣布辞退结果,遭此荼毒确实很冤。不能因为他的官员身份就要背黑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再说第二篇文章,我为什么不认同。

原因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举例来说,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这是你的存在。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你的本质。比如你渴望成为一个英雄。除非你真的通过你的选择和行动成为英雄,你才是真的英雄,否则你就仍然是一个小人物。所以说存在先于本质。

你不能说你本质上是一个好人,你的行为都是好的对的。应该是你的行为都是好的对的,才能说你本质上是一个好人。即便你是一个真正的天使,但只要你杀了人,你就是杀人犯。

姜的学兄所犯的错误就在于此。文章充斥着大段的主观感受,说姜干净善良、不害人、不设防、洁身自好……不管这个感受真实与否,客观存在的事实却是:姜持刀入室,凶残地割喉杀人。我们怎么能通过割喉杀人的“存在”,认识到姜的“本质”是“内心干净,心底善良”呢?

这不是说姜的学兄胡说八道。物是确定的,是可以被定义的。但人不可以。人是不断“成为着”的人,只有盖棺才能定论。

人不断自由选择的行为,决定了人的“本质”。姜文华可以是干净的,善良的,但那是他过去的“选择”所决定的“本质”。这一切是会变的。“存在”会变,通过人的自由选择,“本质”也会变。

这一次,他的持刀是他的自由选择,入室行凶是他的自由选择,凶残杀人还是他的自由选择,所以现在他的“本质”不再是“干净和善良”,而是凶残和冷酷,是一个失去理智的杀人犯,这是铁的事实。

在这个过程中,突显了选择的重要性。对于人来说,先有“存在”,之后才在不断的“选择”中塑造“本质”。

这让我想起了二战后的法国。当时整个法兰西都崩溃了,万马齐喑,全部陷入到死一般的黑暗之中。因为法国投降是最早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是巨大的耻辱;对于所有国民来说,这也是无法摆脱的梦魇。

但萨特说:“过往死掉了,未来的选择,决定你还能成为英雄。”仿佛突然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法国人民因此精神大振。可以把过往全部忘掉,未来还可以成为英雄。因为最后的选择,才是人真正的“本质”所在。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以法国重新焕发了生机,重新找回了浪漫,民族自信重新回来了。只因为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可以通过自己的重新选择,成为一个英雄本质的国度。

遗憾的是,也许姜文华没机会再重新选择了,但他还可以忏悔。在法律上,我们不叫忏悔,叫认罪。认罪和忏悔是不一样的,人只有忏悔,才能深刻反省到自己的罪孽。

过去我很不理解一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要成佛太难了,孙悟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成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和沙和尚白跑一趟都没成佛。凭什么一个杀人犯放下屠刀,轻轻松松就能立地成佛呢?这对其他修炼者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其他人成不成佛不重要,因为他们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让他们继续修炼好了。

杀人犯就不同了,他手里拿着屠刀。身藏利刃,杀心陡起。如果杀人犯不忏悔,不放下屠刀,就会有更多人被杀害,所以杀人犯忏悔,意义特别重大。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用成佛来交换杀人犯不再杀人。好像没有原则,但这恰恰是佛家的慈悲之心。

日俄战争期间,托尔斯泰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写了一封信,劈头就是一句:“你改悔吧。”

其实,我们都需要改悔,去掉多余的戾气,变得理性平和,温暖有爱。这个社会无需撕裂。大家都要忏悔,忏悔的人更接近神。勇于忏悔的人,内心才会真正有所敬畏。

近期热点:

王开东:复旦凶杀案,揭示了青椒之痛

王开东:老师是社会最后的良心

王开东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nghuazixun.com/afhzz/176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1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