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村里坐席一进了腊月,农村办喜事的就多了起来,酒席吃的越来越多,在农村人们办酒席时的讲究特别多,是什么菜呢?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可能是在隔壁村子,习俗就会相差很大。西红柿鸡蛋汤换成了肉丸汤,反正意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这碗汤是今天酒席中的最后一道菜,吃完了这道菜就没有其他菜了,也被称为“送客菜”。我们这里的主食是馒头,所以一般在上完汤以后,人们并不会着急吃也不会着急走,因为除了凉菜炒菜和汤以外,还有主食和大锅菜。很多上了岁数的人咬不动凉菜和炒菜,所以虽然是早早的坐在酒席上,其实就是一直在等最后的大锅菜和馒头。有些小孩子慌着玩,再吃了几口鸡肉鱼肉以后便跑出去玩,等汤上来以后,母亲们便将孩子们抓回来让他们再吃点大锅菜和馒头,要不一会下了酒席便该吵着饿了。去年我一个同学嫁到隔壁县,我们几个送新娘的同学都是我们本县的,因为他们那个做酒席的大厨手艺真的是太差了,凉菜炒菜我们也基本没吃,都在等最后的大锅菜,结果在上完汤以后半天不见踪影,其他桌已经有离席的,结果我们问完当地人才知道,他们那里上完汤以后就再也没有东西了,同桌的一个大姐开玩笑的说那不是上了滚蛋汤了吗,让咱们喝完就滚蛋呢!以老家邻水为例,上桌一般瓜子糖放包烟,然后上盘子凉菜,盘子热菜,再大盘子菜如红烧鱼类,后继续碗类荤菜如烧白,喜沙扣类,再钵类的pang类的菜,只要上大钵汤加小碟泡菜啥的就代表基本菜就上完了!我们河北保定这里一桌两瓶酒,两瓶饮料,两盒烟,一盘花生瓜子糖,20个菜,八个凉菜,十二个热菜,其中包括四大件:丸子,鱼,鸡,肘子,然后主食是米饭和馒头!一个酸辣汤或鸡蛋汤或西湖牛肉羹任意一种八个凉菜,四荤四素,八个热菜八个汤交叉上(整鸡整鱼火腿甲鱼小炒甜米八个热的,最后两个一般是甜汤),鸡蛋甜汤上完后撤菜散席溜一圈上个厕所,十分钟左右后接着坐桌,上八个蒸碗,馒头,油条,米饭、米汤或者面条(看事定),吃完正经散席。坐标豫南。我们这送客菜是一道名菜,小炒,又名和气菜。配菜是黄花菜、肉丝、豆腐干丝。和气菜,小炒上酒席意味客人可以吃饭散席了,和气菜这道菜上桌后后面也还有几道硬菜,鱼是在小炒后面上桌的客人也可以吃到。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农村的酒席,不仅仅是因为可以解馋了,还特别喜欢那种气氛,在我们这里,结婚酒席一般都是早上九点钟开始,然后吃完了走人,撤掉饭菜然后再重新的上一桌,一直轮到下午一点多。当然人们也是根据喜榜的通知来赴宴的,早了要等着,晚了就吃不上了。一般农村的酒席都是十八个菜,炖大肘子和糖醋鲤鱼是比较受欢迎的大菜,我的老家在皖中农村,这里红白喜事的风俗最后一道菜是‘红烧肉’。而我妈是民间厨师,经常做红白喜事,最拿手的就是这道菜。关于这个问题每个地方应该风俗都不同吧,我老家是河南郑州郊县的,小时候没啥吃的就馋呀,就喜欢谁家办酒了,有好吃的,那时候一般都是在自家杀猪请厨子,本家的都去帮忙,一般都是本家的提前两天都在一起吃饭了,一起忙洗菜打杂了,那时候一般都是八凉八热还有几个甜汤,能有整鸡整鱼的就算家里条件很好的办的席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大海碗甜水,里面一二十粒甜的白豆,还有蒸的甜米饭里面有青红丝,特好吃,到最后一般只要端上来一碗鸡蛋汤,酒席也就要结束了,鸡蛋汤(滚蛋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做酒席都去饭店包桌了,鸡鸭鱼虾都不算什么了,老鳖、鲈鱼、海参啥的以前都觉得高档的东西都有的了,只是没有了那时候的氛围,没有那时候的热闹了,有时候挺怀念小时候农村那种热闹劲,现在都在农村城镇化,再也回不去梦里的老家了。她说今天我走运,刚到捡到一个鸡蛋。锅中水沸腾之时,她往锅里打了一个鸡蛋,然后把米粉,放到锅里面。她家的米粉是自家做的,我也知道做法,米浆晒干切丝,米粉就做好了。这种自家做的米粉,米香浓带香甜味,耐煮,吃起来有劲道。粉煮的差不多了,她抱下一个黑色的罐子,打开黑色的罐子,里面装满大油,也称猪油荤油。用勺子挖上一点,放到锅里面,大油入锅,慢慢散开。她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往里面放盐和味精。看着她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我十分震惊。我说你真厉害。她一边笑,一边把摘好的空心菜,放到锅里面。“这些也是跟我妈学的,我自己也没做过几次。粉快煮好的时候,她又用筷子,挑点豆豉油放到里面,浓郁的豆酱香味飘出来,让人忍不住咽口水。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习惯,你们那里酒席上的“送客菜”是什么呢?欢迎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