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年0月,8.6万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按照彭总的回忆,一年后到达陕北只剩下人,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但是这些老红军都是我军的骨干和中坚,年授衔时大半获得将帅和校级军衔。按照评衔的规定,有多名老红军达不到授校官的条件,主席特别指示,一律授予少校军衔,这也可见老红军在首长心中的地位。红军长征的最大拦路虎当属湘江,一战减员到3万,损失过半。一、长征的四道封锁线红军撤出根据地的计划,酝酿于年4、5月份,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全面防御节节抗击,根据地已陷入全面被动,用参谋长叶剑英的话说,一口小鱼缸养一条大鱼没法养活。为了解困,红七(十)军团、鄂豫皖红25军先后进行了迷惑行动。但是老蒋和他的高参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小股红军并没有吸引太多敌军。向西转移势在必行,但是敌人也布置了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在赣南的桃江一线,主要是粤军陈济棠;第二道在粤北、湘南的韶关仁化,主要是嫡系军薛岳、粤军余汉谋;第三道在湘粤边,第四封锁线在湖南湘江。《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红军在第一道封锁线的对手,蒋军一级上将陈济棠,对付我军从不手软,宿怨颇深。东江、琼崖等根据地的丧失,蔡和森、李硕勋等人的牺牲,都是拜此君所赐。第四、五次围剿,陈济棠是闽粤赣湘边区"剿匪"副总司令、南路军总司令。作为实力强大的军阀和经营多年的地头蛇,红军如果和陈济棠硬拼恐怕要吃亏,但是敌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央军与地方实力水火不容,蒋氏"借刀杀人"的把戏,陈济棠等人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红军出发之前,周公派李克农、潘汉年去"借道谈判"。陈济棠(中)二、红军的蜗牛大搬家参加长征的红一方面军有、3、5、8、9共5个军团以及直属队共8.6万人,对外号称十万人。有武器的不到3.6万人,还有5万多人是红缨枪、梭镖等,战斗力大打折扣。加上"三人团"带着兵工厂、印刷厂、印钞机、医院和桌椅板凳,行动迟缓。光是挑夫就有多个,红军大转移更像蜗牛大搬家,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路。这与后来刘伯承巧占遵义城、林彪飞夺泸定桥时,一昼夜里的速度相比,简直就是找死的节奏。后来湘江惨败,也是因为磨磨蹭蹭浪费了三天的时间。红军出发时,按照"三人团"的部署,红、9军团在左,红3、8军团在右,把指挥机关两翼包裹得严严实实。、2纵队居中,刘伯承降为参谋长的红5军团断后。要突破陈济棠的前三道封锁线,很大希望寄托在和平借道上。李德三、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即便是双方的"默契球",也不是那么好打。红军开路先锋是三军团红4师,刚开始阶段还算顺利,可是在江西信丰县百石村与粤军发生了冲突,红4师把粤军打得丢盔弃甲,可是25岁的师长洪超不幸中弹牺牲。这是长征牺牲的80多个师长中第一个,彭总非常痛心。这个师的政委黄克诚解放后是开国大将,团级干部杨勇、王平、张爱萍、苏振华都是开国上将。就连继任师长彭雪枫、张宗逊,也是有名的实力派将领。洪超的牺牲有多遗憾也可想而知。赣南第一道封锁线被红军突破,陈济棠撤至大庾、南雄、安远等地,力图阻止红军进入广东。兵贵神速,月8日,红军抢在蒋氏嫡系军到来之前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又在3军团彭、杨的建议下,突破了宜乐郴封锁线。红军在南岭、大庾岭、骑田岭的山路上行进迟缓,付出了代价,前三道封锁线分别减员人、人、人,红军损失2.2万人,浪费了宝贵的转移时间。薛岳中央军,刘建绪、刘湘湘军,已经在湘军两岸布下天罗地网。红军长征示意图四、湘江之战的人为灾难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从当地的民谣可知此战之残酷。湘江之战,本来完全有三次机会可以避免,但都是被李德等人愚蠢地白白浪费,最终酿成了长征路上最大的一次惨败,造成了红军巨大的损失。第一次机会,是在广西远县,主席建议:放弃红六军团的老路,出其不意走潇水、零陵栗山铺、从祁阳北渡湘江,如果能大量歼敌或许还能回到根据地。但是李德、博古不见棺材不掉泪,固执坚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主动钻进了包围圈。第二次机会,年月22日,白崇禧为自保将5军撤到恭城,造成兴安、全州之间20里湘江出现了短暂真空。但是李德等人错误估计了桂军,白白浪费3天时间。第三次机会,月27日晚,红一、三军团抢占了界首至、山渡60里的渡口,并且多地急电催促军委纵队轻装简行,月30日之前渡过湘江。但是博古、李德舍不得盆盆罐罐,按部就班的行军,等到了湘江黄花菜都凉了,敌军完成了合围。年月30日,姗姗来迟的军委纵队在湘江遭遇劲敌。湘江之战五、3万红军伤亡换来主席出山这个劲敌就是李宗仁的桂军和刘建绪的湘军。其中湘军刘建绪手下有4个师,个个战斗力很强,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印证。四个师6师师长章亮基,9师师长李觉,62师师长陶广,63师师长陈光中。湘江战役,有三场阻击战比较惨烈:新圩、光华铺阻击战,三军团损失4多人,红5师参谋长胡震、4团团长黄冕昌牺牲,营、连干部大都牺牲。脚山铺阻击战,一军团伤亡5多人,2师5团政委易荡平负伤,为了不当俘虏开枪自杀。时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的刘伯承,最后一个骑马离开,可是派人千方百计寻找的湘江南岸绝命后卫师红五军团34师,在浴血奋战7个昼夜后,6官兵全军覆没。刘帅在《回顾长征》中提到湘江战役说,虽然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按照过江前6.4万人,损失超过3万人。湘江之战也有积极的一面,广大指战员认清了左倾指挥的危害,主席在遵义会议民心所向,重回军事指挥层,又启用刘伯承当总参谋长,两人和朱、周一起,开始在赤水河畔大开大合,一打土城,四渡赤水,而后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从此,红军进入正轨,翻越雪山草地,胜利到达陕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